新余矿业公司第四课题调研组
一、前言介绍
1.调研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121”战略目标,深度融合去产能企业转型发展要素,推动去产能企业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发展。
2.调研方式方法
课题调研组通过到公司所属去产能矿山实地查看、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并与各基层单位的职工面对面沟通等方式进行课题调研。
二、去产能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去产能关停后,至2023年5月末,去产能企业已改制为留守站(考虑历史遗留问题,暂仍保留原单位名称),共保留57名留守人员。
1.人员结构
去产能企业留守站(包括去产能和破产改制)留守人员共57人,其中大部分人员年龄偏大,职称和学历不高,且职称和学历主要对口煤炭行业。年龄结构老化和专业技术陈旧的突出问题,成为制约煤矿企业转型发展、弱化项目运营突出的“人才瓶颈”。
2.资产结构
企业资产结构存在结构性风险,资产变现能力水平偏低,企业短期偿债风险过高。主要表现在:
(1)无形资产比重大。各去产能矿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占资产总额比例达52.27%,无形资产比重偏大。
(2)逾期应收款项资产比例高。逾期应收款项资产占资产总额33.68%,多是无法联系或停业的债务人,导致长年无法清收,致使企业运营资金压力非常大。
(3)资产负债率超出常态。部分去产能煤矿资产负债率偏高,对后续转型发展的融资需求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去产能企业的转型发展探索之路分析
(一)去产能企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企业产业“空心化”的严峻现实,煤矿企业积极面对,主动探索,利用企业闲置土地要素优势,建设了英矿新型墙体材料、盘活土地开发建设了“红梅一品花苑”、新能源发电站等转型项目。经过企业近几年不懈努力,虽实现了产业的二次更新迭代,但纵观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发电产业,全面倡导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和发展。因此,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
(二)去产能企业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新余矿业公司充分利用企业自有土地和外拓周边工业园区屋面建设新能源光伏项目,建成投产了一批新能源转型项目:
1.项目开发支撑新产业发展。公司当前装机容量已达272兆瓦,其中全容量并网发电电站11个、装机容量141兆瓦,主要有江能光伏、罗斯福屋面光伏等;在建的新能源电站共有9个、装机容量131兆瓦,主要有抚州东乡尚宇光伏、宜丰县的棠浦二期及新庄光伏等,从而实现了新能源产业转型再造。
2.项目运行支撑经济运行。公司在营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全面盈利,有效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新能源板块的2023年5月末资产负债率51.45%;新能源发电收入占企业总营业收入比重也逐步上升至45%;新能源累计发电达6.07亿度,累计贡献利润近2亿元,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发展方面。
(三)去产能企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公司所属企业在实施去产能后,积极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新征程开了个好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新能源转型道路仍然任重道远,企业的转型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1.企业发展不均衡、竞争项目能力弱。去产能企业的转型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如大光山煤业公司至今无转型项目落地;在光伏项目的竞争上,大型新能源企业特别是央企具有较强的资金和信息竞争优势,提前与当地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带有垄断性和排他性,其他企业难以获得项目指标;省内多个设区市新能源光伏项目已达到消纳红线值,新能源光伏项目接入并网难度加大,新能源项目建设落地艰难。
2.新能源技术人才缺。企业新能源人才储备断层,缺乏新能源专业人才,特别是新能源电力专业人才极为短缺,企业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
3.资产守护难度大。去产能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周边企地关系复杂,部分企业自有土地存在被当地村民无偿侵占现象,或被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划为国家公益林或省级公益林等,存量资产守护及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4.资产盘活效率低。闲置厂房及建筑物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风险,加之企业地处偏僻,该闲置厂房和土地的租用和利用率不高,资产处置面临压力。
5.社会化服务职能移交不彻底。管理服务对象多达1.4万人,管理难度逐步加大。社会化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社区职能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工作不彻底,影响企业的转型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面对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不均衡、竞争项目能力弱、技术人才紧缺等问题,新余矿业公司始终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动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在江投集团强有力的领导下,集思广益,拟组建“四个中心一个平台”,统筹强化项目开发、建设和运维,强化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管控,相关建议和措施如下:
1.“一企一策”加快转型。针对去产能单位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实施一企一策,实现加快转型;充分利用临近高安开发区、八景镇、独城镇等工业用电量大、工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探索光伏发电及储能项目,布局新赛道;大光山煤业要实施“两手抓”,一手抓转型项目,积极推动遂川地面光伏项目,一手抓加强苗木果园维护,对接政府和市场,做好“土地账”。
2.统筹转型项目开发。成立“项目开发中心”,强化新能源项目开发竞争力,全面负责公司层面项目开发,积极寻找合适项目开展调研、开发、申报、入库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规模。同时强化基层市场主体责任,构造强有力的项目开发驱动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同频互动的项目开发格局。
3.加强项目建设管控。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明确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项目管理流程规范化;强化项目建设风险管控,严把工程质量关,同时严格项目工程进度审核,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建立良好的项目沟通机制,确保项目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顺畅,及时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和困难。
4.强化光伏运营维护。积极发挥有电工专业知识的职工技术特长,集中组建“新余矿业光伏电站运维中心”,为各光伏电站提供运维服务,实行内部孵化,积极参与外部市场竞争,承接外部运维服务业务,延伸产业链,构建利润源。
5.推行数字化管理。建设“数字集中监控平台”包括新能源数据集中监控平台、资产管理平台等。一是建设数字集中监控平台,推进数字化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二是建设资产管理平台,重点对公司的土地和房产等不动产数据采集。
6.夯实人才支撑。采取院企联手培养,江能光伏师带徒输出技术、举办岗位技术练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现有职工的全员新能源技术培训,提升职工新能源专业知识,为转型项目输送可用人才,持续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支专业化技术化的专业队伍。
7.盘活土地资源。发挥公司去产能单位土地资源优势,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闲置土地,加大项目梯队式开发力度。遵循“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租则租、宜业则业”的原则,分阶段梯队式逐一开发,全面盘活矿区土地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把优质项目引进来,加大闲置土地以及闲置厂房的利用率,增强土地资源收益能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8.去产能企业有序退出。成立“资产管理(留守)服务中心”,实现留守机构管理的“三统一”, 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工作职责,统一人员编制,采取集中管理(人员、社会职能)、分片监护(矿区稳定、资产守护)方式,降低运行成本,在社会化服务职能彻底移交后,适时对去产能企业单位实行有序退出。